历史的回顾- 看大马佛教发展
- Category : 发展史
– 释继藏法师-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与宗教的国家,
回教虽是官方宗教,但宪法中容许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多年以来,大马文化建设中各文化获得相当的发展空间,佛教在这样一个多元色彩的环境下,乃发展出有别於其他国度的风格。
东南亚在公元之初,由於透过商业贸易,吸引了许多印度人前来,因此在早期颇受印度文化影响:缅甸Burma或今Myanmar,就是Brahma「梵」的音转,泰国古名Siam则是梵文Syama金色或棕色之义,而马来亚Malaya就是「山」的意思。
马来西亚佛教可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期是在统治者下开展,第二期主要是通过寺院而兴起,第三期则在一些个人与团体下发展。
从西方学者的研究资料、中国史料 (如游记)及现今东南亚古迹中可知,佛教传入最早为公元二世纪(有说一世纪),第一个佛教国家狼牙修国Langkasuka(即「快乐的山城」之意)就以北马吉打峰Kedah Peak(今日莱峰)为中心的。在吉打的Lembah Bujang(布秧山谷)的考古发现有五十座庙宇及陵墓古迹、出土碑刻,其中最早就志有公元四世纪的。另北马的玻璃市、吉兰丹、威省北部及彭亨等海岸,都有佛教古文物出土(详见黄世界,《独立後的大马佛教发展》)
公元413年,中国法显和尚从锡兰回国途经印尼,据说也曾在马来半岛参游。
公元七世纪至十世纪,是东南亚佛教最盛时期。当时马来西亚正受建都於苏门答腊之Palembang的室利佛逝(Srivijaya)王朝的统治、在六世纪至八世纪间也受其「先小乘後大乘」的佛教影响。
公元671年,唐义净法师因到Palembang,发现比丘僧上千,期间也曾到马来半岛。
第二期佛教应在十七世纪开始。盖 十三世纪Srivijaya王朝衰败(印度佛教当时也趋没落),十五世纪初,马来半岛的马六甲王朝兴起,国王改信回教,其首相敦霹雳东征西伐,占有多地, 协助回教发展,人民被规定信仰回教,佛教便暂时陷入停滞,但在北马,由於十二、三世纪泰国在Sukhotai与Ayudhya王朝下佛教正兴,因而如玻、 吉、丹三州仍有上座部佛教发展。另外,锡兰佛教徒也在此段时间开始到马来半岛一带活动。
十六世纪欧洲扩张主义开启,葡萄牙征服马六甲,往後引进华人协助其工商业,时值明末大乱,十七世纪华人向南洋迁移者众,便带来了中国佛教。华人於1673年 创建马六甲的青云亭,其内供奉观音,可说是南洋第一间中国佛寺。槟城的观音亭更是香火鼎盛,而成为华人精神寄仰的寺庙。但两寺逐渐发展为一般道俗混杂、求 福祈安式的佛教寺院。正信的佛教要待妙莲和尚才正式开始,此也就是20世纪的第三期的大马佛教。
妙莲和尚於槟城鹤山创建极乐寺於1887年,集众讲经、「真正佛法的弘传」由法师开始。继任的本忠和尚组织「念佛莲社」,成为南洋莲社之初。
大马佛教的加速开展是在50年代。当时前来佛教三位重要人物奠下柱基,即锡裔达摩难陀法师,为英文源流及在上座部佛教开展扮演重大角色;竺摩法师则为中文源流,为中国佛教推广;而美藉比丘苏曼迦罗法师却是在带动青年佛教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达摩难陀(K. SRI Dhammananda)被视为「大马英语系佛教之父」。法师1952年从锡兰来马,就被英殖民政府请为以佛法去赢得华社人心,以便统治。1962年又创 弘法会於吉隆坡,成为学佛中心,以英文为媒介作弘法、接引各层人士,(尤其是大专学生),是「导师」型的博士长老。其著作甚丰,并被译为各国诗文流通,名 扬国际。法师目前为星马锡裔僧团之僧导,大马佛教界甚至他族对他皆非常尊崇与拥戴。
竺摩法师於1954年从大陆南来泰国,继抵槟城,後建三慧讲堂於1965年。1959年与金星、金明等创办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并前後担任三届主席。法师 为太虚大师入室弟子,诗画俱佳,书体更自成一格,因此接引文化界人士贡献甚丰。师有《经典讲话》诸著作,可说是大马唯一的注经者。法师对大马佛教之贡献, 有人戏称「如果星加坡没有那条船(宏船法师),而大马没有支柱(竺),星马佛教没有今样了。」
美国藉的苏曼迦罗比丘,原是牧师世家,1955年创立了大马第一个佛青团及周日学校於所驻锡的槟城佛学院,法师并以英语佛曲等康乐接引年轻学佛者、因而被视为「大马佛青运动之父」,为马佛青总会的精神表率。此阶段的些期尚有一些扮演重要角色之人士,如:1962年从锡兰来的Ananda
Mangala法师(原是罗马天主教神父)就曾办研讨会来致力宗教与种族间的融
洽。1963年他创办了大马第一个佛教工作营,1963-65的马印冲突期间,他倡议比丘们应作巩固国家精神以抗印尼挑战的工作。
其他南传法师尚有Gunaratha、Pemaratana与及来自泰国、缅甸的法师,如:PhraKhru Sangharaks, Phra Diang, P.K. Dhamma Banchanvud, Cham Riang等,在此建寺近百间,其中以十五碑佛寺(锡)、达米卡拉玛(缅)、猜雅文嘉拉让寺(泰)、马来西亚坐禅中心(MBMC)等最为有名。
圆寂於1980年的金星法师,曾任佛总总务(秘书长)达六、七年之久,奔走各州,不遗余力,任劳任怨,然史料未得,不能具明。金明法师创办之香林觉苑、香林小学和幼稚园,对大马教育贡献不少,其常代表佛教与政府交涉。
演本法师曾驻菩提学院讲解佛法,晚年居金马仑三宝万佛寺(建於50年代)、创法轮图书馆於寺,(当时为佛教唯一的图书馆,藏有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佛教杂志甚丰。)该寺继由本道法师住持。扩建为大马一大寺院之一。
虚云老和尚曾受妙莲长老之请,往各埠弘法,造成轰动,皈依者有一万多人。
慈航法师初驻菩提学院讲唯识,第二次来,曾在星洲办菩提学院,在槟城宝誉堂办佛学会。法航法师亦曾驻菩提学院。
槟城菩提学院由芳莲尼师於1930年所建,後办有菩提中、小学、为大马佛教自办的少数学校之一。
广余长老在槟妙香林时,扩充规模、成为古色古香的佛寺。法师乐善好施,与人办有槟城佛教义学,让失学或清寒子弟有受教育机会,其力培僧徒弟子之心,至诚感人。
至今尚弘法度众的长老有寂晃法师、伯圆法师、镜 法师、如俭法师、修静法师,及文健法师等,功苦二劳,限於篇幅,不能尽述。
西藏佛教的开始是随著Rangjnng Rigpe Dorje在1976访马後使Karma Kagyu佛教会继而成立而带动的。也有认为其实早在8-12世纪时便已传入。就目前而言其活动甚多,佛青总会及有关团体常邀请来自印度、尼泊尔、美国等地之西藏喇嘛或外籍喇嘛来弘法与传法。
其他一起耕耘佛教园地的法师如唯成法师、唯悟法师、证空法师,继仁法师,传闻法师、Sujiva比丘、Mahinda比丘等,80年代始,重要的法师有Piyasilo和继程法师起著举足轻重的作用,二位法师皆以接引大专青年为主。
Piyasilo法师可说是现代化的新潮法师,他是首位应用电脑协助弘法的。华裔而於1972年受戒於曼谷的他,致力於结合佛教各传统(南北传和金刚乘),虽目前业已离开僧团,但他曾扮演的角色仍是可为一提。
继程法师可说是最近十几年来引领大马佛教航向的法师之一。毕 业於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的他,献身积极,撰著佛教文章,出版著作,充填了大马佛教本土佛书的空白,为青年学子所喜爱。其带动大专青年学佛,使知识份子参 与佛教活动、学佛者为数众多。法师亦是鼓吹大马「妙云学风」或「印顺导师思想」的人物之一。由其学生等人进行的「般若研修组」便是召集全国一些青年研讨印 顺导师等人的著作,而有学术倾向之组织。佛青总会所办而由继程法师为班主任的高级佛学研究班(可说是大马最高等级的课程),历年来邀请了宏印、普献、传 道、昭慧、性广、果煜、惠敏等著名法师及蓝吉富、游祥洲等学者前来授课,沃肥大马佛学园地,从这些讲师的选请,可见大马佛教要求的思想系统。
大马汉寺中的字辈之名,更显大马佛教的因缘微妙。道场字辈人数多寡依序有:三慧讲堂的继、空;洪福寺的开、洞;极乐寺的真、日、心;竹林寺的传、真;妙香林龙华寺鹤鸣寺的「传普」等,因此有妙诗一首:
「洪福」「三慧」继往开来
「妙香」「竹林」藉假传真
「龙华」「鹤鸣」普传道法
「极乐」世界 真心共成
大马佛教能如日中天,传佛心印、妙显空谛,当拜此诗之精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