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禅林

缘 起 简 介

宗旨

发扬人间佛教,
净化社会人心。
促进僧信互动,
依法护持三宝。
重视僧伽教育,
落实六和精神。
实践佛陀教诲,
延续佛法慧

起源
这十多年来,许多大马华人、部分印度人及少数的东马原住民,已经开始接触佛教、认识佛教,进而皈依佛教成为三宝弟子,我们也高兴预见了佛教未来的生命力。 佛教的“正法久住”,按照经论上说,是需要有“行法有情”住持,即是一些经过佛法陶链者,才能够真正担负得起这一项任务及使命。

现有大马佛教组织结构或形态上,有者承续旧制,有的是迎合新姿,有的是注重传统又揉

合众家之长暨应本土民情之所需而展现。寂静禅林在性质上,应该较接近於第三者,它重视教理研究、止观实践,是比丘僧众领导,组织结构上是僧信互动式的,并不拘於佛教中的一宗一派教统。

释迦牟尼佛是创觉者,佛弟子是後觉,先觉觉后觉,这觉觉不已的住持的觉世大法,要如何才有可能?这唯有组织觉者集团及专志於佛法解行的僧伽。因此,佛陀“以法摄僧”,不但为了现在的出家众,目的更远在未来的正法 久住。按“摩诃僧只律”卷一的记载,摄僧有十种因缘:“一者摄僧故;…十者正法得久住故”。

由此观之,佛陀制定戒律的动机与目的,就是为了令正法久 住。另外,“大毗婆沙论”有引述“契经”中的一段话中:“我之正法不依墙壁柱等而住,但依行法有情相续而住。”什么是“行法有情”呢?就是“持教者与‘持 证者’两类。这一点,“俱舍论”亦有言之:“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

寂静禅林开始建设的情况

”经、律、论的持说者及修行者,正是延续佛陀‘教法’与‘ 证法’(正法)的有情,好比一栋房子的建造结构,需要有栋梁的支持一样,佛陀正法也是如此,正法住世是极需要有‘持教者’及‘持证者’两种有情的住持才能 延续下去的,只有硬体设备是不足够的。从‘正法久住’的观点来说:佛弟子要有组织集团,配合研究、实践与证得,这样的‘僧成即法在’才能达到佛法久住世间 的理想。

1998年底,黄金正伉俪供养现今寂静禅林近40英亩的山坡地及建寺经费,加上海内外僧信的大力鼎助下,第一期工程现在终於如期完工。

2001年1月下旬,九位比丘来到寂静禅林共商僧团与章程之大计,象徵著沙巴第一座以僧团领导的佛教道场正式宣布成立。沙巴寂静禅林日後发展,将以‘教理’、‘修行’及‘实证’为主要理念,愿大家於此共同为解脱

、为佛教、为众生—-‘正法久住’尽一份力量!

释开印撰

禅林第一届僧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