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导师
- Category : 佛教文集
印順長老简介
釋印順(1906年3月12日-2005年6月4日),又稱印順導師、印順長老、印順法師,俗名張鹿芹,浙江海寧人,為太虛大師門徒,近代著名的佛教大思想家,解行並重的大修行僧,被譽為「玄奘以來第一人」。著作等身,曾以《中國禪宗史》一書,獲頒日本大正大學的正式博士學位,為台灣比丘界首位博士。畢生推行人間佛教,「為佛教,為眾生」。他也是慈濟證嚴法師的依止師。
生平
出家因緣
1925年,印順法師20歲時,由於閱讀《中論》,領略到佛法之高深而嚮往不已。經過四、五年的閱讀思惟,發現了佛法與現實佛教界間的距離,所理解到的佛法與現實佛教界差距太大,引起了內心之嚴重關切,因此發願:「為了佛法的信仰,真理的探求,我願意出家,到外地去修學。將來修學好了,宣揚純正的佛法。」1930年(25歲)農曆10月11日,於普陀山福泉庵禮清念老和尚為師,落髮出家,法名印順,號盛正。
閱藏教學
農曆十月底,導師至天童寺受戒,戒和尚為圓瑛老和尚。受戒後,得其恩師之同意與資助,於1931年(26歲)二月,至廈門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求法。1932年(27歲),於佛頂山慧濟寺之閱藏樓閱藏三年。此一閱藏之處為導師出家以來所懷念為最理想的地方。1941年,時年36歲,當時演培法師受太虛大師之命前往四川合江創辦法王學院,禮請印順法師為導師,繼改任院長。因德學兼備,深受僧俗讚仰,「印順導師」之名因此而來。
《太虛大師全書》
1947年(42歲),太虛大師逝世,由於太虛大師生前講說著作等身,卻未能及時彙整,續明法師在《太虛大師全書編纂說明》中記載:「大師弟子,均齊集上海,席間一致公推印順法師負起領導編纂全書的責任」至此,導師義不容辭地擔任起《太虛大師全書》主編,全書至第二年四月編集完成。
輾轉來台
1952年,印順長老至香港,發行《佛學概論》。中國佛教會推派印順長老,取道台灣,至日本參加世界佛教友誼會第二屆大會。九月,大會結束,長老回到台灣,住在台北善導寺,受聘為導師,受到不同佛教派系的人攻擊,並鼓動慈航法師發表文章指責他「想消滅大乘佛教,引入日本佛教,想做佛教界領袖」,雖然慈航法師經演培法師的調解,並沒有發表文章,但是風波並沒有停息。
1953年,國民黨內部刊物,登載「據報,印順導師所著《佛法概論》,內容歪曲佛教意義,隱含共匪宣傳毒素,希各方嚴加注意取締。」1954年,中國佛教會行文給各地佛教團體,指出《佛學概論》為中國共產黨宣傳,要求協助取締。此後,印順長老遭到警總與台灣情治單位的注意,被迫寫出自白書,自承錯誤,最終有驚無險,但從此印順導師行事更為低調。
在台灣創辦新竹福嚴精舍與台北慧日講堂,成為開山住持。
榮獲正式文學博士學位
1969年(64歲),《中央日報》有「《壇經》是否為六祖所說」的討論,引起論辯的熱潮。導師當時並無參加討論,但覺得這是個大問題,值得研究。導師認為:「問題的解決,不能將問題孤立起來,要將有關神會的作品與《壇經》敦煌本,從歷史發展中去認識、考證。」因此參閱早期禪史,於1970年寫成了28萬字的《中國禪宗史:從印度禪到中華禪》,並附帶寫出《精校敦煌本壇經》。1971年3月,56萬字的《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出版。1971年6月,《中國禪宗史》出版後,因聖嚴法師的推介,受到日本佛教學者牛場真玄的高度重視,並發心將之譯成日文。日文譯文完成後,牛場先生主動推介導師以此書至大正大學申請博士學位,導師於1973年(68歲)榮獲大正大學授予博士學位。
但因他接受日本的博士學位,也遭受到台灣佛教界部份人士的攻擊,但印順法師不以為意。
1970年,沈家禎居士為了使漢傳佛教經典能夠進入西方,推動成立譯經院。印順導師大力支持,撥出福嚴精舍的房舍,讓沈家禎居士在台灣成立譯經院。
逝世
2005年4月印順導師發燒,住進慈濟醫院檢查,發現心包膜積水,血壓急速下降,醫師緊急作心包膜之積水導引手術。手術本身非常成功,可是,對一位百歲老人而言,體力也是一大負擔,自此之後,身體日漸虛弱,最後,由於心臟衰竭,於2005年6月4日10時6分圓寂,享壽101歲。6月6日晨,法體由花蓮北上繞過台北回到導師在台灣的第一座道場——新竹青草湖的福嚴精舍。6月11日,於慈濟新竹香山聯絡處舉行「上印下順導師追思讚頌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