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佛必备基本知见


第五章  皈依

一、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正式的佛教徒?
成为正式的佛教徒,有两个必备的条件:一是皈依,一是持戒。受皈依是正式进入佛教的第一步,受戒则是正式实践佛法的第一步。

二、皈依是什么意思?
(1)皈是归投、求救护之义,依是依附之义。皈依,就是归投、依附,而求救护。
(2)皈是反白之义,即反黑业(恶业)而为白业(善业),依是止息妄念之义。皈依,就是止息妄念、断除恶业,而行善业。
(3)皈是归复之义,即回归自性,依是安住之义。皈依,就是回转向外追逐的妄念,归复自性而安住。

三、皈依有那几种?所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1)皈依有三皈依、四皈依、六皈依、一皈依等,依次深入。最初级的是三皈依,是显密共通的基础,显教只有三皈依,密宗则还有以下三种。再深入的是四皈依,是修学密宗的基础。更深入的是六皈依,修到‘本尊法’即是受持六皈依。最高的是一皈依。
受前面的皈依后,可以依序深入受后面的皈依。但受后一种皈依时,即已具足前面所有的皈依,也就不用再受前面的皈依了。比如显教都只受三皈依。如果已在显教受三皈依的,可以再来受密宗的四皈依,并不和三皈依冲突。而如果还未受三皈依,就直接来受四皈依的,就不用再依显教受三皈依了。
本宗所传授的皈依,都是四皈依。

(2)三皈依的对象,是佛、法、僧三宝。以‘常住三宝’为皈依之外缘,以‘一体三宝’为真正皈依处。
四皈依的对象,是上师和三宝。以归投上师三宝为外缘,止妄断恶,归复自性而安住,是为真正的皈依。
六皈依是皈依于三宝和三根本—上师是加持根本、本尊是成就根本,护法是事业根本。以皈依三宝三根本为外缘,成就自性的法身体、报身相、化身用。
一皈依:外相上是皈依上师,实际内涵乃是皈依自性。因上师与佛法僧实属一体,亦是最上乘之皈依。为何一皈依是最上乘皈依?因为无始以来自己流浪生死之次数,已如恒沙,过去无量诸佛皆未能得度,唯目前之上师能引导我等永出三界,而登彼岸,故功德等同千佛,惠我却犹胜于佛(因过去诸佛皆已涅槃)。由于现前之上师可将过去诸佛成佛经验教导于我,加持于我,并为我们印证修行正确与否,密宗之即身成佛,即因上师的功德力,方能有如此不可思议之效应,故言最上乘皈依为一皈依,皈依上师,原因即在此。是故一皈依之前题,在于皈依之弟子,从其长期的观察体会,而确认所皈依之上师为其修证成佛之唯一依归。故对上师须具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说一不二的服从,乃是一皈依成立的条件。新皈依师兄只要如法修持,参与共修,再参阅修密问答录,了解修密要义,即可如实了解:一皈依—皈依上师(皈依自性),确实是修密成就唯一之根本。

四、学佛为什么一定要行受皈依的仪式?
受皈依是一种约定,是自己和三宝的约定、和上师的约定、和自心的约定。
虽然皈依最重要的是发心,真正的皈依是内心的事,但仍需要有一个外相的仪式,同自己做一个决定的表示,以向自己所立的誓约,来坚定安住自性的决心。如此,也可以提醒自己:皈依是何等的重要!而受皈依的这一刻,也就是自己解脱轮回、复现自性的关键。
事实上,如果真心想要学佛,就不会排斥皈依的仪式。除非是自己还想多了解其他宗教,对佛教的信心还不够坚定。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应该来受皈依。因为皈依是极其庄重的事,是生死大事,不是尝试探险好玩的事。
如果不受皈依,即使研究再多佛理,或修持多高的佛法,也不能算是正式的佛教徒。若是密宗的法,一定要经过合格的金刚上师为授传法灌顶之后才能修习,何况未受皈依?是绝对不可以修的。

五、皈依后能保佑平安顺利吗?
(1)皈依三宝后,的确有诸佛菩萨的加持,及诸护法圣众的护佑。如果是受四皈依,更有传承的无比加持力。

(2)但相对的,也有许多我们过去世的怨亲债主会来障碍我们,因为皈依是解脱生死轮回的最初一步,一受皈依便表示不久即将解脱轮回,那我们过去欠他们的债、伤害他们所积下来的仇恨种子,以后他们便都无处追讨、报复了,所以他们会用尽办法来阻碍我们。所以一般人在刚皈依后,通常都会遇到很多世间法上的不顺利。但如果我们因此而怀疑佛菩萨没加被我们,甚至误以为这是由于皈依才导致的噩运,因而退失对佛法的信心,那就正趁了怨亲债主的心愿,而自己也将永远沉沦生死,永无出离轮回的希望,这才是最可惜的。
所以,受皈依时,最好不要抱持想获保佑得平安顺利的心态而受皈依,皈依后更要以平常心来看待一切顺境或逆缘。要知道一切的顺逆都是由自己过去所造的业力感召而来,不要怨天尤人,一切不如意的事都当做消业想,并且诚心忏悔过去所造的罪业,如此必能以自己忏悔力、及诸佛菩萨的加被之力,而迅速消除罪业,自然就逐渐事事平安顺利。

(3)受四皈依的密宗弟子,更要把一切境都当做是师父的加持。当遇到顺境时,要知道这是师父加持我,要感谢师父慈悲赐与这适于修行的时机,要珍惜这顺境,好好修持。当逆境来时,要知道这是师父对我的考验,要感谢师父慈悲赐与这对境验心的机会,要能冲得过障碍、通得过考试。如此则一切顺逆境都是修行的助缘,对修行者来说,并没有任何不平安不顺利的时候。

(4)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一切世间的事都是短暂的,一切顺逆境都是瞬息万变的,我们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控制外在的情况,却无时不被外在的情况所控制。而我们学佛,就是要从这些被控制的情况之中超脱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自在、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平安、真正的顺利。

六、皈依有什么利益?
师父常开示:《涅槃经》上说:‘皈依佛法僧,则无所畏惧。’因为皈依佛、则不堕地狱,皈依法,则不堕饿鬼,皈依僧、则不堕畜生。所以皈依之后,只要不再造深重的罪业,都可以免除堕落三恶道的怖畏。这是一般受三皈依的利益。但皈依并不只是为了不堕三恶道而已,皈依真正的目地,是依照佛所教的方法实际去做,逐渐能脱离六道轮回、乃至成佛,乃至令一切众生也都能成就无上正等觉,这才是三皈依的究竟利益。
至于四皈依:皈依上师、佛、法、僧,则除了不堕三恶道的利益之外,还能即身成就,不是一生接一生、一世过一世,慢慢修行、慢慢解脱轮回、慢慢成佛,而是这一世就要解决生死的困扰。皈依具有真正传承的上师,和没有皈依上师,差别就在于成佛的快慢。因为只皈依三宝的人,是依靠佛法、完全凭自己对佛法的体会程度而成就的,所以成就慢;而学密宗的人,则是依靠上师而得成就,上师把他成就的经验(也是过去诸佛及诸祖师成就的经验)直接教授给弟子,所以说弟子的一切成就都来自于上师,师父一肩要扛弟子的罪业,一肩要扛弟子的成就,因此只要是皈依正确的上师,并且对上师具有真正的信心,照著师父所教的认真去修,一定可以很快获得成就。这就是皈依上师所获得的利益,由此也可知上师的重要。

七、如何受皈依?
如果是受三皈依,一定要在佛像、佛经、和出家比丘三者之前而受,以这三者作为三宝的代表象征。
若是受四皈依,则必须欲受皈依的人到他所要皈依的上师之前亲受,不能由别人代授、代受皈依。
本宗的皈依,在皈依法会之前,要先带两张相片、一份身份证影印本,并填写一份皈依申请表,向执事师兄申请。在皈依法会中, 师父会同时传授‘皈依仪轨’。法会之后,要受 师父灌顶。如此皈依才算圆满。
海外弟子之皈依,由于上师慈悲,故授以电话方便皈依,由师父亲自传授皈依修持,以期能即时同发大悲心、菩提愿,自度度他,利益一切有情,故海外皈依师兄,必须依上师开示,如法修持、坚定信心,方不负上师之悲心。皈依方法可与海外分舍联系。

八、皈依是拜师吗?拜师是不是愈多愈好?

(1)所谓‘拜师’,是世俗学艺的仪式。在佛法中,并没有‘拜师’这一套。
在出家众中,由于僧团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必须依止‘亲教师’,学习僧团的生活方式、戒律仪规和佛法经教等。但依止亲教师并不需要另外皈依或行‘拜师’礼。因为当受三皈依时,其中‘皈依僧’,就是皈依佛教中的一切僧众,当然也包括所要做止的亲教师在内,故不需再单独皈依某一人。何况单独皈依于一僧也是不如法的。这是出家众的情形。
至于在家众,则没有出家众对‘亲教师’的必要需求,更与‘拜师’牵扯不上关系。同样的,在家众所皈依的僧,也是十方三世一切的僧众,在家众所要护持的僧众,也是十方三世一切的僧众,都不应该只是某家、某派、某寺、某师。
为人授三皈依的出家众,他只是代替佛陀来为我们‘证明’皈依,并不是他本身有资格为我们授皈依。而且亦仅是做为十方三世一切僧宝的一个代表而已,是代表僧宝来接受我们的皈依,并不是我们只皈依于他一人。
现在很多人把世俗的习惯掺杂到佛法里来,把皈依当做是拜师,把为我们作证皈依的那位师父就当做是自己皈依的唯一师父,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观念,也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做法。可叹的是这种错误不仅存在于受皈依的在家众,而且普遍地存在于为人授皈依的出家众。
由于这种错误的观念,再加上世俗的名利习气,结果使得‘拜师’这样不如法的风气更日益严重。受皈依者是认为皈依愈多愈好,好像皈依的师父愈多,自己的修持相知见愈好;而为人授证皈依者也是认为愈多人来皈依愈好,好像愈多人来皈依,自己的名望和地位愈高,甚至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制定出钳制其皈依弟子(包括出家众和在家众)不得再另外‘拜师’等种种不如法的私规。其实这都是在长养生死轮回的习气,不但无法解脱生死,反而只会坠入轮回更深。真心想要学佛者,不可不知、不可不慎!

(2)受密宗四皈依的,其中‘皈依上师’,看似和世俗的拜师类似,但其实本质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而皈依一根本上师之后,更不可再皈依其他上师。因为密法最重视的是清净的传承法流,如果皈依两个以上的上师,怕会混乱法统,则不管再如何精进的修,都无法成就的。即使不会把密法混乱,但修不同上师的法,不能专一,也不可能成就。所以 华藏祖师开示说:‘两个师父即两世成就,非一心故。’由此可知专一师父的重要。
所以想要学密的人,在受四皈依之前,先不要急著皈依,一定要先考虑清楚,是否真要以这位上师为根本上师,确定之后再来皈依。皈依之后,就不要再乱跑道场,到处攀缘。攀缘愈多,生死的缠缚愈多。

九、皈依后有什么必须持守的规范?
(1)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皈依时所发的三个誓愿:不皈依天魔外道、不皈依外道邪论、不皈依外道邪众。若是受四皈依的,还要加一个:不皈依外道邪师。
但是要我们不皈依外道,并不是独裁专制,而是为了救我们的慧命,不要我们在不了义、不能解脱生死的外道法中浪费时间和精神。而我们自己发愿不皈依外道,也不要只是为了皈依必须发这样的愿而跟著盲目发愿,必须了解其他外道法门的不究竟,不可信靠,因此而不皈依。
对于外道,虽不皈依它,但也不能有仇视敌对的心态。应该为了他们不能了解宇宙人生之真相、为了他们不知道真正解脱生死的正法,而对他们起大悲愍心。应该发起救度他们的心,虽然目前没有这个能力,但将来不管多久之后,只要自己有能力、他们有因缘,都要救度他们入佛教、修佛法、证佛果。
若是先前已信仰其他宗教,而要皈依三宝,最好是能先决定可以完全放下原先的信仰:若是不能完全放下,最低限度,也要能了知它的不究竟,不再依靠它,而逐渐远离。如果还是有事便要求助于它,求它庇祐平安如意,求它成全世间福乐,那即使行了受皈依的仪式,也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

(2)受三皈依之后,对佛像,即使是残破的佛像,也要尊敬如佛;对经书、写有一句经文的纸帛、乃至随时随处听闻一句经句,都应恭敬;对出家众、即使是破戒比丘、乃至僧众所用物,都须尊重。至于如何才算恭敬尊重?要在行为细节上用心。只要心中常存恭敬之心,行为自然不逾矩。
受四皈依者,对自己的根本上师更须特别恭敬,乃至上师所用之器物,都必须尊重,不可私自使用,更不可嬉戏玩耍。种种细节,极为重要,可参阅(皈依指引)一书中的(坛城仪规),或请教其他师兄。

(3)受皈依之后,要时时记得自己的身份—是已受皈依的佛弟子、三宝弟子、密宗弟子、圆觉宗弟子;要时时皈依—念念反省自己的心念,不要随恶业习气所转,念念觉照自性,念念发菩提心。这才是真正的皈依意义。

十、皈依誓偈讲的什么意思?
皈依誓偈是:‘皈依师,总持尊,永不皈依邪恶知识;皈依佛,两足尊,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离欲尊,永不皈依外道邪论;皈依僧,众中尊,永不皈依外道邪众。’显教受三皈依,则只有后面三句,没有第一句。
总持,是‘完全摄持’的意思,因为上师是总摄一切诸佛菩萨的一切功德智慧,也总摄一切法,所以说上师是总持之尊。‘皈依师,总持尊,永不皈依外道邪师’,就是说:上师是总持一切之尊,所以找皈依上师,而不再皈依其他一切外道的指导者。
两足,是指福德与智慧两者都到达最圆满的境界。我们学佛,行菩萨道,其实就是积聚福德与智慧的过程,等福德与智慧都圆满具足,便是成佛,所以说佛陀是两足之尊。‘皈依佛,两足尊,永不皈依天魔外道’,是说除了佛陀之外,其他一切诸天、诸神、乃至魔王等,都没有能像佛陀一样,福德和智慧都到达最圆满境界的,所以我只皈依佛陀,不皈依其他一切外道的崇拜者。
离欲,就是破除执著、烦恼、和偏见。一般的法,不管是世间法或出世法,都只能破除不同程度的部分我执,不能完全破除我执(对自我的执著),何况法执(对法的执著)?只能消除不同程度的部分烦恼及现象;不能完全消除烦恼,何况拔除烦恼的根源?只能指责别人的偏见,不能见到自己的偏见,何况见到完全无偏的中道正见?唯有佛法,才能完全地破除我执和法执,拔除烦恼的现象与根源,正见无偏的中道实相。所以说佛法是离欲之尊。‘皈依法,离欲尊,永不皈依外道邪论’,是说除了佛法之外,其他一切外道的法都不能真正破除执著、烦恼、与偏见,所以我只皈依佛法,不皈依其他一切外道的法。
僧众是代表佛陀住世弘化,又是传承佛陀正法的持有者,所以说僧众是众生中最尊贵的。因此,我们皈依僧众,而不皈依其他一切不能出离生死的外道众。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