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么是佛法 (沈家桢博士著)

怎样才是佛
佛法与其他的宗教的教义,不相同的地方很多,前面所列举的七点,只是捡最普通及比较容易懂的来说,目的想用衬托的方法,帮大家对‘什么是佛法’增加一些了解。现在进一步从另一个方面来研究:(一)怎样才是佛;(二)人类什么缺憾所以不能显现这本具的佛性;及(三)佛陀传给我们什么方法使我们可以修炼以达到理智、情感及能力都同时存在在最圆满境地的人格?
前面我已对‘佛’试下了一个定义: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我这里必需说明一下,这个定义,并不能表示绝对的佛性,而只是凭人的脑筋思想范围内,想对佛性作一个比较容易了解的解释罢了。说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也就是说:佛是大智、大悲和大能的人。什么叫做大智、大悲及大能呢?让我逐一的解释一下:

第一、什么叫做大智
佛的大智,包括两方面的大智慧:一个是纵深的,一个是横面的。这个纵深的智慧,佛家称为‘如所有智’;这个横面的智慧,佛家称为‘尽所有智’。‘如所有智’就是深入法性最深一层的智慧;‘尽所有智’就是遍知一切法相,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智慧。
我们先来谈谈‘如所有智’:我面前有一杯水,这杯水在常人的眼光看来,不过是一杯解渴的饮料而已。可是在化学家的眼光看来,却是氢二氧一的化合物。在物理学家的眼光看来,是无数的电子活动,或更近代的看法,是能Encrgy的一种形体。在哲学家的眼光里,是一连串的因果关系,或本体的表现。在菩萨的眼光看来,是心识变现的幻相。在佛的眼光里,却是圆满佛性的流露。因此证明,对同一事物,了解的深度,竟可以有这样的差别悬殊。佛的‘如所有智’,不但要透过凡夫、科学家、哲学家的境界,而且要透过圣哲们的境界,处于法性尽地,不可思议的如如境地—法性实相。这种境界,非语言思虑所能及到,只能以‘如’字来代表,所以这个智慧,佛法里名之曰‘如所有智’。
什么是‘尽所有智’呢?‘尽所有智’就是无所不晓的智慧。这种智慧的说法,是很难为一般人所接受的。一个人怎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呢?庄子说得好:‘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廿世纪的人们,对于庄子这两句话,尤其痛切的同感。从前的时候,也许还有所谓‘通儒’三教九流,无所不知。在今天,一个人一辈子研究某一种学问的一个专题,就够他一辈子的努力了,那能谈得上‘无所不知’呢!因此一般人都认为这种智慧是不可能有的。其实说这是不可能的人忽略了顶重要顶基本的一个关键,要晓得他之所谓不可能,是依据了人类习惯了的思想方法、特性及感觉来讲的;而人类的心识形态,思想方法却正是使人不能达到‘尽所有智’,不能成佛的根本大障碍:这个毛病,如能根除,‘尽所有智’,自能显现。

第二、什么叫做大悲
大悲就是至上的、无比的,和圆满的慈爱。至上的慈悲,是应该有两方面的:一个是视一切有情如自己、无差别、无厌倦的‘平等大悲’;一个是显、空双融,无生心性中法尔流露出的‘无缘大悲’。
佛的大悲,不只是单纯的高度情感,而是最极情感,与最极理智,融为一体,不可分的‘智慧’。佛的理智和情感,是和普通众生不一样的。众生的理智和情感,是相消而不相成的;是时高时低,此起彼伏的,是不能并起的。佛的情感和理智(悲智),却是相成而不相消的,是同时并起的;是永远保持在最上高极而不退失的。理智与情感,在众生位,是水火不相容;在佛陀位,却成为水火相济。理智与情感,在众生位,是两个东西;在佛陀位,却融成了一个整体。这个不可分开的理智和情感,佛法上叫做‘无缘大悲’。无缘是理智之极,大悲是情感之极。至极的理智与至极的情感,化合为一,就是所谓‘无缘大悲’;而其表现出来的慈爱,则是平等一律,不分怨亲,不分种族,不分教派,甚至于不分动物植物,悲爱所庇,如阳光普照,所以叫‘平等大悲’。

第三、什么叫做大能

佛的‘大能’,与其他宗教中研宣传的上帝‘万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万能者,无所不能也。换句话说,万能的上帝,如果高兴,他有能力把所有的人类,一并带到天堂,去享天福;可是佛陀却没有这样大的能耐。佛的能力,虽然是无限的,却不是人类思想中的所谓万能。佛的能力,只能做助缘,而不能做‘亲因’。其他宗教却说:神不但能为一切做助缘,亦为一切的‘亲因’。这是违背因果律,违反理性的说法。
刚才我说佛的能力,是无限的,但却不是万能的,这句话需要解释一下,我用一个譬喻来说:
太阳的热能,是广大无限的,但是我们的吸收或利用多少太阳能,则要看我们自己的努力及条件来决定。用一个普通的放大镜,可以吸收太阳热能来燃著一枝火柴;用一个较大较强的放大镜,可以吸收太阳热能来燃著一根木头;现在科学家工程师可以用吸收镜,吸收太阳能来充作工厂的能源。佛的能力与加持,应该用这个譬喻去了解,在不坏缘起,不坏因果法则之下,去了解佛的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