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佛学教本

佛学课本
01. 第一课 律宗 (一)
一、戒律的重要性
二、戒律的异名与七众戒
三、大乘菩萨戒
四、瑜伽菩萨戒本
02. 第二课 律宗 (二)
五、印度戒律分裂为五部
六、中国律宗的成立
七、止持作持律与四分律内容
八、具足戒分八段五篇
03. 第三课 律宗 (三)
九、通别二戒三聚净戒及广中略三种戒
十、戒分四科
十一、本宗行证判立四位
04.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05. 第四课 华严宗 (一)
一、华严经有三本三译
二、此宗法理为中国所发明
三、五教十宗
06. 第五课

 

华严宗 (二)
四、法界缘起与法界三观
五、四法界
六、四种缘起
07. 第六课 华严宗 (三)
七、十玄缘起
08.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09. 第七课 华严宗 (四)
八、六相圆融
九、行位
10. 第八课 天台宗 (一)
一、天台宗的渊源
二、教相和观心
三、三谛圆融
11. 第九课 天台宗 (二)
四、百界千如
五、一念三千
六、性具善恶
七、三惑
12. 第七、八、九课  综合指要
13. 第十课 天台宗 (三)
八、一心三观
九、修十乘观法
十、修四种三昧
14. 第十一课 天台宗 (四)
十一、六即佛
15. 第十二课 三论宗 (一)
一、此宗源流
二、二藏三法轮
三、破邪显正
16. 第十、十一、十二课  综合指要
17. 第十三课 三论宗 (二)
四、二谛
五、八不中道
六、依俗过于立五十二行证位
七、正破四执
18. 第十四课

 

法相宗 (一)
一、此宗的别名及其所根据的经论
二、源流及传承
三、唯识定义与三时说教
19. 第十五课 法相宗 (二)
四、五位百法
第七识与第八识
20. 第十三、十四、十五课  综合指要
21. 第十六课 法相宗 (三)
六、种子与现行
七、四分及三境
22. 第十七课 法相宗 (四)
八、五法
九、三性三无性
23. 第十八课 法相宗 (五)
十、三能变
十一、四缘生法
十二、二无我
24. 第十六、十七、十八课  综合指要
25. 第十九课 法相宗 (六)
十三、伏断二障
十四、转八识成四智
十五、五重唯识观
26. 第二十课
读经录要 大般涅盘经 (一)
27. 第二十一课
读经录要大般涅盘经 (二)
28.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课  综合指要
29. 第二十二课
读经录要 – 大般涅盘经 (三)
30. 第二十三课 真言宗 (一)
一、显密略义与小史
二、得名由来及所依经论
三、开元三大士
四、曼荼罗
31. 第二十四课 真言宗 (二)
五、两部曼荼罗
六、四种曼荼罗
七、三密加持
32. 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课  综合指要
33. 第二十五课 真言宗 (三)
八、六大缘起
九、三种成佛
十、十住心
34. 第二十六课 真言宗 (四)
十一、六种无畏
十二、五类法身
十三、阿字本不生
35. 第二十七课 禅宗 (一)
一、宗门禅节起源和特点
二、禅宗传承及五家分灯概况
三、真谛与顿教
36. 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课  综合指要
37. 第二十八课 禅宗 (二)
四、见性
五、直透三关
六、参话头
七、寻常日用中磨练
38. 第二十九课 禅宗 (三)
佛祖语录摘要

39. 第三十课 净土宗 (一)
一、净土宗得名的由来
二、专修一土的理由
三、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四、净土宗诸祖
40. 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课  综合指要
41. 第三十一课 净土宗 (二)
五、极乐国缘起及其概况
六、三辈九严生因

42. 第三十二课 净土宗 (三)
七、弥陀第十八十九二十愿
八、净土三资粮
九、三种念佛方法
十、五正行五念门四修

43. 第三十三课 净土宗 (四)
十一、作观想以留印象
十二、发往生极乐国愿
十三、持名念佛 种种

44. 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课  综合指要
45. 第三十四课 净土宗 (五)
十四、组织念佛饬终团
十五、临终要务
十六、生西瑞相

46. 第三十五课 净土宗 (六)
古德法语摘要

47. 第三十六课
总说
48. 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课  综合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