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竺摩-著作09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      

竺摩讲述

阿弥陀经讲要自序

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要典。净土宗有三经一论,除本经外,尚 有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经。亦有加楞严经的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和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为净土五经。一论、是指天亲大士著的往生论。或再加鼓音王经、及念佛 三昧宝王论等,则净土宗亦有许多经论, 而尤以阿弥陀经,为净土法门的主眼,因他不但文约理诣,总揽净土的概要,且把净土的依正庄严,信愿持名,往生不退等义理作扼要的描述,笔墨精练,娇小玲 珑,富有文学的意趣,真是麻雀虽小,五体具全。而轻描淡写七宝行树的微风吹动,摇曳多姿,八功德水的碧波 澄清,漪涟荡样,沁入心肺,更引人生起无限的美感,向往净土的庄严风光,无边胜景! 宗教上的天堂或净土,毕竟是苦恼的人生所追求,所憧憬的高尚目标,也是人生在精神上所需求的自然趋势。人有疾病,则呼父母, 境遇惨凄则呼苍天,都是寓有宗教求救依托的希图。现实的环境不够理想,生活疾苦的逼拶,使人追求理想的人生,向慕天堂的美丽,净土的庄严,产生了求生天堂 和净土的意志。这可说是「缺陷之美」, 从缺陷中求美满,也是人生自然的现象。 这部阿弥陀经,无人请问,佛陀自己要说的,在十二部经中,叫做「无问自说」。佛陀所以要如此做,因当时的机宜有此需要,或觉到人生更有此需要,所以就义不 容辞地自动宣说;同时亦因在末劫的浊世,有许多人受不了现实痛苦的煎熬,使他发生净土的追求,以求获得解脱。如观经中说的韦提希夫人,因受逆子阿世的逼 害,在天牢中求佛为她说脱苦法门,使之往生乐土。佛以神力示现一百二十亿个佛刹,而韦夫人最欣赏的极乐世界,认为这个世界才是她最理想的离苦得乐的处所, 正是从缺陷中所产生追求理想的人生。 中国古代在东晋时候,国家长期多乱,战伐不休,社会不平,民不聊绿,无有一处是乾净之土,所以产生了一个文学家渊明,写了一篇「桃花源记」,以作摆脱残酷 的现实,寄托他另一个意想中的美 丽社会?桃花源,以为精神的慰藉。这不但中国人有此种思想,外国的文学家亦有这种超越现实的理想,在寻求缺陷之美,来解脱现实人生社会的苦闷。如西洋柏拉 图的「理想国」,迈尔的「乌拉邦」,以及中国庄子「混沌王」等寓言,都有不满现实而寻求理想社会的思想 ,通过他们所理想的目的,都是虚构的寓言,未有实际的事实,而佛陀所揭发的枚乐净土就不同,却是凭他自己修养所经历,所亲见的事实,把它和盘托出,并非只 是由意想中虚构的寓言。所以凡为佛教徒 ,对於净土确实的信仰,必须要先建立起来。 佛陀说法的原则,是要上契诸佛说法的原理,同时亦要下契一切听众的根机。他在讲本经之前,观察到有许多众生,是听讲净土法门的根机,所以就在「无问自说」 中把弥陀净土的依正庄严,揭示给这类渴望求生净土的众生。不过经文简约,今义其深,古今大德,为发挥净土的精义,有不少的法师在讲解本经,注释其义,如春 兰秋菊,互竞其美;而慧远的义记,窥基的通赞,莲池的疏钞,是其著者。近世太虚大师,在一九三五年冬,曾在广州佛教会演讲此经,命笔者记其纲要,曾出版成 书(现载在太虚全书中。)他是根据窥基大师的通赞疏讲解,其科文和古今前贤诸师的注疏,略有两点不同的意义: 通赞疏把本经的全文分成三大段:从「如是我闻」至「无量大众俱」,判为序证分;「从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至六方诸佛称赞文後的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都判属正说(正宗)分;从「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至「作礼而去」,才是属於流通分。但是古今诸家的注疏,据我所知道的, 他们多是把六方诸佛称赞的经文,统统判入流通分,与今所讲解的本 经把六方佛赞叹的经文归属正宗分,这是与其他注释不同的一点。 用「一重玄义」解题中的体、宗、用三者,诸家多数以「诸法实相」或「常乐我净」为体,「信愿持名」为宗,「往生不退」为用 ;今虚公讲此经时,是依通赞疏的说法,以「依正庄严」为体,「往生不退」为宗,「信愿持名」为用。其理由已略见本讲要中,这里不 再赘述。这一点,亦是本讲解与他注稍有不同的地方。 廿多年来,笔者曾在星洲的兰若,首都的扶风,槟城的菩提学院 、三慧讲堂、山打根的佛教会、马来西亚佛学院、先後讲过此经;而在山打根讲时,曾由林心霞居士笔记成册,存于书柜,迄未整理。至去冬九月,在温哥华世界佛 教会讲完此经,因该地佛法初兴,经书太少,听众多有催促写成讲经,留与参考,以免遗忘。於是一边讲,一边写,只写了三分之二的稿子,又因客中酬醮多忙,便 停写了。今春在星依丽沙白医院割治胆石後,利用疗养的时间,勉振精神,把它写完付印,算是少了一件心事。远近信众不时来函询问和关心,也是促成这本讲义早 日出版的助缘,在此顺为说明;并承梁永康、李抚虹两开士撰序,李心松居士作跋,各位执诚护法,乐施印资,普结法缘, 同志谢忱!

一九八一年八月序於首都宝林丈室

一 净土法门大意
二 念佛功德的殊胜
三 略解本经题目
四 简明翻译历史
五 诠释全经正文分三
甲一 序证分二
乙一 五事证
乙二 列众证三
丙一 列声闻众
丙二 列菩萨众
丙三 列人天众
甲二 正说分二
乙一 正示体相二
丙一 总标依正功德
丙二 别释依正庄严二
丁一 依报功德二
戊一 总显名义
戊二 别彰德相五

  • 己一 栏网行树妙
  • 巳二 池阁莲花妙
  • 巳三 华乐伸供妙
  • 巳四 化禽说法妙
  • 巳五 风树叶韵妙
丁二 正报庄严功德二
戊一 显德三

  • 巳一 化主二
    庚一 名含多义二
    辛一 无量光
    辛二 无量寿
    庚二 道成远劫
  • 巳二 化伴
  • 己三 总结
戊二 往生三

  • 巳一 往生皆得不退
  • 巳二 补处算数难测
  • 巳三 正劝发愿往生
乙二 合明宗用二
丙一 寄用明宗二
丁一 正说行愿兼显往生三
戊一 出最胜因
戊二 示正修持
戊三 再劝发愿
丁二 广叹当信寄彰不退二
戊一 诸佛赞叹劝信六

  • 巳一 东方佛赞
  • 巳二 南方佛赞
  • 巳三 西方佛赞
  • 巳四 北方佛赞
  • 巳五 下方佛赞
  • 巳六 上方赞佛
戊二 闻持护念不退
丙二 归宗示用
甲三 流通分三
乙一 诸佛互赞功德作证
乙二 成佛甚难,说法尤难
 乙三 结众欢喜,信受奉行

长老著作
释竺摩-著作04
长老著作
释竺摩-著作24
长老著作
释竺摩-著作23